公司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乐鱼平台·国能日新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发布时间:2024-05-19 01:57:16 | 来源:乐鱼华体会 作者:乐鱼官网app下载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主要面向新能源电站、发电集团及电网公司等电力市场主体提供新能源信息化产品及相关服务,产品主要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核心,以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为辅助,以电力交易、智慧储能、虚拟电厂等相关创新产品为延伸和拓展。公司业务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新能源领域的融合应用。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中的“软件开发(I651)”和“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I655)”。

  我国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能源产业作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之一,发展空间广阔。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可再生能源成为保障电力供应的新力量,总装机年内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2023年受益于光伏组件价格明显下降、风电机组整机价格下降、新能源并网实施加速等利好等因素影响,下游新能源新增并网装机规模较2022年呈现快速增长,新能源装机市场景气度较高。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年光伏发电建设情况》显示,光伏发电新增并网规模21,630万千瓦,同比增长147%。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并网规模12,001万千瓦,同比增长231%;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规模9,628万千瓦,同比增长88%。此外,结合2022年同期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可知2023年风电新增并网规模约7,590万千瓦,同比增长102%。

  依照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精神,我国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2024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2亿千瓦左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2.5亿千瓦,同比增长12%左右。其中,煤电12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比重降至37%;并网风电5.3亿千瓦、并网光伏发电7.8亿千瓦,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规模将超过煤电装机。

  另外,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2023年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公布的数据,2023年1-12月我国风电、光伏的利用率分别为97.3%和98%,整体维持较高的新能源利用率,显示出优异的电力管理水平。新能源装机市场的高景气度发展将持续提升行业内对于新能源并网、消纳等全流程管理诉求,进而为公司主营业务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2021年3月15日,习总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指明了方向。2023年6月2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明确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有力支撑,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2023年发改委令第8号文发布《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要求新(改、扩)建的新能源场站、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电源和新型储能应当采取必要的电能质量评估和防治措施。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可靠性数据治理,深化可靠性数据应用发展的通知(国能发安全〔2023〕58号)要求新能源场站(风电、光伏)全部实现主要设备可靠性数据实时采集上报,丰富电力可靠性信息应用场景,以促进新型储能、新能源消纳、电动汽车V2G、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发展,支撑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发展。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的高速增加,电力行业迫切需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行业也会从加强新能源“量率双控”、新能源涉网安全、新能源预测精细化提升、分布式能源管理以及气象预测与分析等多方面进行技升级,促进新能源整体健康快速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在2024年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为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南方电网公司在2024年工作会议上也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推动传统电网升级,做好电力保供,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电网公司对新能源的管理需求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省级电网面临着在保障电力供需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消纳新能源电能,提升绿电比例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地市级电网,分布式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将可能影响到电网的潮流流向和电能质量(如频率,电压等),需要对分布式新能源进行监测分析,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的“四可”功能并分析评估电网的承载能力。

  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针对电力体制改革,习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推动加强电力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近年来,为实现“双碳”的宏远目标及逐步完成向现代能源体系的转型,需更加注重健全能源电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此我国持续加速出台包括电力市场化交易、需求侧管理等相关政策,明确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四位一体”框架体系。根据2023年行业政策变化情况来看,电力市场化进程呈现加速态势:

  (1)电力市场化交易方面,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作为首部国家层面指导现货市场设计以及运行的规则,对于日前、日内和实时电能量交易,以及现货与中长期、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等方面的统筹衔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价格机制,《基本规则》的出台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电力市场化进程具有划时代意义。2023年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3〕813号),对于各省份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时间给予清晰指引,我国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迈入加速建设期。此外,《通知》强调要进一步扩大经营主体范围,除了积极放开各类电源参与市场外,同时积极鼓励包括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在内的新型主体积极参与市场化交易。山西、广西两省电力现货市场分别于2023年12月22日和12月28日陆续转入正式运行阶段,这也标志着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开启了新的篇章,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他试点省份的电力市场化进程预计未来也将加速推进。

  (2)需求侧管理方面,2023年9月15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财政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并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本次新发布的规则较2017年版本新增了需求响应章节,强调需求响应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内容,明确各地要积极推动需求侧资源,积极鼓励新型储能、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空调负荷等多元经营主体参与需求响应,支持规模化发展,并提出到2025年各省需求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2030年形成规模化的实时需求响应能力,结合辅助服务市场、电能量市场交易实现电网区域内需求侧资源共享互济的远景目标。

  数字化转型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使得新能源配套的数字化、信息化需求显著提升,应用场景日趋多样化,源端方面,因行业规模提升提出更高的峰频效率要求,从而扩大发电环节信息化管理的市场需求;网端方面,因电力安全及信创国改的要求,从而要求电网企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提升;荷端方面,因电力市场化的逐渐推进,用户通过微电网或虚拟电厂高效提升用电效率,从而也同步提升了信息化需求。此外,新能源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已逐渐从传统的单一电站管理、设备管理拓展至发电、输电和用电等环节的全流程管理。新能源信息化应用的逐渐加深打破了原先产业内的数据壁垒,这使得有效利用新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成为可能。围绕这些数据,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应用及与能源电力的深度融合,将形成完整的能源数字化、信息化产业链,从而有利推动产业上、中、下游的联动,建立新能源001258)产业内的大数据生态,促进电力生产、传输和消费全流程效率的提高,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效率。

  在新型电力系统下实现“源网荷储”的有效互动和多种电力形式的高效互补,提高电力系统效率,促进对电能的高效利用和对新能源电力的有效吸纳成为急需解决的关键核心问题。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向智能化和数字化等方向加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将逐渐深入。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信息化应用环节的增加以及应用对象的转变,类似新能源功率预测等各类信息化服务将成为主要需求,信息化应用将更多地以服务的形式体现。

  我国正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此背景下未来新能源将高比例、大规模进入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营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和重大技术难题,因此需要通过大量数字技术和算力投入到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以实现精准预测新能源发电、提高智能协同控制能力、提升系统安全防护等关键管理目标。这其中,精准的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是解决新能源并网消纳的前提。传统的功率预测技术系气象学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和人工智能学科统计机器学习算法等多学科多技术交叉融合的应用技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应用,有望助力实现更加精准的预测。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技术与功率预测技术的结合较为突出的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在数据处理与特征提取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和分析历史功率数据、气象条件、设备状态等数据,进而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其次,在多模型组合预测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通过集成多种算法模型,构建多模型组合预测方案,通过组合利用各模型的优势,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再次,在气象预测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通过分析气象历史数据及其变化趋势,提高对未来气象预测的精准度并带来较高的预测效率。目前,部分机构已尝试开发应用于气象预测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谷歌DeepMind发布的“GraphCast模型”,根据其在《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介绍,GraphCast模型在对未来天气预报方面较传统预测方式拥有更加准确的结果且预测速度更快具备出色性能。此外,华为公司“盘古”气象大模型、英伟达公司“FourCastNet”气象大模型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风乌”气象大模型等多款人工智能气象预测模型的陆续发布及持续迭代,标志着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气象预测新时代的开始。

  虽然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气象预测中的诸多实际应用领域面临诸多缺陷有待解决,传统大气物理学预报方式仍为实践中的主流技术,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气象预测领域的应用依然标志着气象预测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最后,在模型优化与自适应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具有自我学习和优化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据的积累,模型经过持续优化改进后,将有助于更好的提升预测精准度。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新能源功率预测方面的应用展现了其突出的潜力和价值,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人工智能将在新能源领域内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为实现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年。


乐鱼平台 上一篇:动力电池“退役潮”起 废旧电池回收行业有了专属金融 下一篇:平安电工: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为云母绝缘材料、玻纤布和